11122260_983076378372284_1748007258_o  

 

一年一度的日本櫻花季,從三月底陸續由南往北開花。

日本是個重視休閒的民族,一年四季都有賞花季,春櫻、夏蓮、秋楓、冬梅,常可看到賞花者靜靜的盯著盛開的花朵一動也不動,似乎從花蕊中悟出什麼人生大道理。或是三兩人對著花形枝葉的彎曲度發出讚嘆的低鳴。(但其實我都感覺不出來)

最常見的是閤家帶著餐盒,圍坐在花樹前,一邊賞花一邊進食。 

春櫻與秋楓是日本最大宗的花季期,各行各業都努力經營,推出應景商品、食品,食衣住行都有,甚至有櫻花口味的汽水與酒品,搶盡觀光財。

除了免費的公園、路旁、堤防外,每座寺廟與神社都要收取入門票,每人至少150元新台幣起跳,光短短一兩星期的花季,就可以帶進新台幣數千萬元的收入。

日櫻的觀光財還搶不夠,有些大景點還推出賞夜櫻,原本下午五點閉門的景點,都加班搶錢到晚上九點十點。

政府單位也全力配合,加開公車數量;各地氣象局或市府網頁推出賞花專頁,預測每個景點開花的日期,從花苞、開花、滿開到花謝都有簡單的圖示,也每日更新櫻花樹的即時照片,讓不懂日文的觀光客也能明白該往何處去賞花。

不過,花期過了,最大的污染不是遊客的垃圾,而是滿地的落葉與殘花,這時就要動用許多人力來清掃,花期中有時氣候不配合,突來的一場大雨或強風,就可打落盛開的花蕊,這時也要馬上清理。

花不都開在公園嗎?落葉就可當堆肥吧?何必掃!

沒錯,花是開在公園或神社或寺廟內,但有更多的花樹是種植在馬路的二旁與人行道上,所以一定得靠人力來清除,落櫻繽紛很詩意,但不立即掃除就是一場災難。

但日本人就是喜歡這種先甜後苦,因為「享受就要付出代價」。

古語有云:人多的地方不要去。要賞花,卻是人多的地方才要去。

我在3月下旬到京都、月底返台,短短6天,沒有看到完全「滿開」的櫻花,但完全能感受到賞櫻人潮的擁擠。有些知名餐廳在花期拒絕接受非日人的預約訂位,因為中國與台灣的遊客放鴿子或遲到的案例層出不窮,讓餐飲業者少了收入,只能在花期取消訂位機制。

至於台灣的花季,印象大多只有「管制交通」,記憶中沒有什麼應景商品,這真是對台灣政府鼓勵文創是一記重打臉,就算有紀念品販賣店,賣的多半與當季花卉毫不相關,像是抓背的不求人、刮痧器、彈珠汽水、烤魷魚、炸豆腐…

更別提設立網站即時顯示花況的時程與影像,與日本相比,台灣政府的觀光單位還停在電腦286的年代。

11106138_983076371705618_1809231555_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