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只要是對的事就一定要做下去,對方越是無理取鬧,越是不能低頭。 —吳世情

「×!妳尪憑什麼不准我們賭博?」
「活動中心又不是他開的,他憑什麼關起門來不讓我們進去?」
6年前的一個上午,善化鎮溪美關懷中心世情伯仔家門口來了一個人,臉上橫眉豎眼、口中不斷幹譙,吳太太嚇得關上門窗,緊急電話通知載著老父出門就醫的世情伯仔。世情伯仔接到消息心頭一震,二話不說立刻迴轉方向盤朝家的方向全速前進;回到家門口,叫罵者已經離去,只留下受到驚嚇的妻子和鄰人的議論紛紛。世情伯仔感覺一把怒火正在胸口燃燒,但他堅定地告訴自己:「只要是對的事就要做下去,對方越是無理取鬧,越是不能低頭。」

在此之前,溪美關懷中心常有老人聚賭,烏煙瘴氣的環境不僅讓其他村人不喜歡接近,連帶也讓當地關懷中心在縣政府的評鑑中拿了全縣倒數第三名。不少村人雖然不以為然,卻又不想得罪人,只能任憑賭博歪風繼續滋長。那時,世情伯仔剛從台糖農場課課長職務退休,看著住了近半輩子的溪美和台糖善化糖廠的純樸土地染上惡習,心痛之餘積極挺身而出,並力主關懷中心歇息近一個月,才逼得賭博人群漸漸散去,關懷中心的運作也才慢慢上了軌道。

只是,阻斷了聚賭風氣,卻阻斷不了好賭之徒的抱怨和火氣。那段時間,世情伯仔經常要面臨叫囂和責罵,然而一次次難以入耳的怒罵,反更加堅定他想要將賭博趕出鄉里的信念。於是,他和志同道合的志工更加努力經營溪美關懷中,從村里環境打掃、舉辦公益活動、各項講座以及老人關懷訪視服務等,一件件從頭做起,一項項慢慢推動。經過一整年的時間,叫罵不再,取而代之的是縣政府給予的「特優」評鑑肯定。



世情伯仔欣慰地笑說:「溪美這地方和甘蔗淵源深厚,沒想到連設立關懷中心也如倒吃甘蔗。」溪美是善化糖廠的所在地,世情伯仔的青春歲月幾乎都奉獻給善化糖廠。進入台糖擔任甲種書記員時,他才剛滿23歲,經過近40年的寒暑晨昏,他已從當年的年輕小伙子搖身一變成為管理2400公頃土地、帶領一、兩百位員工的農場課課長。

如今,善化台糖業務逐漸萎縮了,世情伯仔也在精簡計畫中提早退休了。然而走在投身多年的台糖工廠,他依舊像是回到家裡一樣熟悉;談起奉獻大半生涯的製糖產業,他立刻燃起當年的熱情與專業。「以前光是善化糖廠一年就要收購50幾萬噸的甘蔗,生產5萬噸左右的砂糖,但是現在台糖加入WTO,砂糖進口多、農田休耕也多,善化糖廠一年大約只生產1萬噸左右的砂糖,甘蔗收購量也掉到10萬噸左右。」

世情伯仔的話語裡有著些許幾度夕陽紅的淡淡哀愁,他輕輕撫著糖業博物館裡的「五分仔車」,慢慢道著:「過去台糖是陪伴嘉南平原的人們長大,但是現在五分仔車也只能成為我們這一代人的回憶了。」他還說,那時台糖在嘉南平原建造一條又一條田間軌道,並利用軌道只有歐美火車軌道一半大小的小火車—「五分仔車」運送甘蔗。為了方便農民進出和學子就學,每一輛五分車後面還加掛有一、兩節「載客車」。但當時不少莊稼子弟連白米都吃不起,更遑論買車票,於是「跳車」通學的現象經常可見。沒錢買票的學生,常趁查票員不注意把書包丟進車廂,再趁機偷偷爬進車廂內,等待查票員來了,才又趕緊跳下車,假裝自己只是「碰巧路過」。由於載滿甘蔗的五分仔車十分笨重,行駛速度不快,反覆跳車倒也難不倒這些活力充沛的青春年少兄。當然,查票員也不是不知道孩子們反覆在身後跳上跳下車,只是因為明白當下物質環境差,所以睜一隻閉一隻眼便成了查票員鼓勵孩子們就學的另一種方式。



近些年,什麼事情都流行快速、機械化,「五分仔車」早就被機械採收車所取代了。每次甘蔗園採收,只要開進一台大型機械採收車,就能從採收到分段全部完成,過去那種全家壯丁、婦女、小孩全部出動採收甘蔗,再用牛車將甘蔗慢慢拖至運搬廠的畫面早已不復見。

世情伯仔他隨手抽起一根製糖用白甘蔗,懷念地追憶:「阮做囝仔的時候,最愛跟在牛車後面偷抽一、兩根甘蔗,用牙齒啃下白甘蔗的皮,然後慢慢地享用。」對他和那個世代的人而言,甘蔗就是最天然、最方便的零食,而且說也奇怪,雖然經過幾十年,但那股甜蜜蜜的滋味始終未曾從記憶裡消失。



時代的演進讓台糖的一部份消失了,但也有部份被留了下來,台糖冰棒就是其中之一。世情伯仔開心地招呼眾人吃冰,同時聊起台糖冰棒創立的最初目的。「台糖當初之所以會製作冰棒,其實是為了創立更多的營收,希望藉此給予員工更好的福利。」善化糖廠的福利社當初就是在世情伯仔的管理下改為開放式,並引進歐式冷凍庫,他還很有心得地透露台糖冰品與眾不同的秘訣,就在於玉米粉和太白粉的比例要拿捏得宜。

從糖廠轉回溪美關懷中心,世情伯仔不時加入志工討論行列,不時陪著前來運動的老人閒話家常。看著他的活力,很難想像他曾經遭遇地方賭博勢力的挑戰,也許正如他所說:「從事志工服務一定要有心,如果沒有心最好不要來;尤其是服務需要照顧的老人家,如果不用心,自己一定先受不了。」

因為有心,他敢為人所不敢為;因為有心,他堅持走在通往良善的道路。




文字:謝祝芬
攝影:張大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