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若是有機會,我什麼都想學;若是有心學,什麼都不是困難! —李碧緞

清晨七點半,城市還在慢慢甦醒,學甲鎮大灣關懷中心前的埕口已聚集一群穿著鳳仙裝的阿嬸阿姆。她們或穿著桃紅、或穿著翠綠,鮮豔的隊伍吸引村里居民駐足觀看;她們擺好架式,互相提點著誰的鞋沒扣緊、誰的斗笠歪了,待班長一聲令下:「放音樂!」收音機應聲響起熱鬧的牛犁歌,所有的成員全都忘我地舞了起來。

這位班長,緞仔,在眾人當中顯得十分醒目,不只是因為她的身材圓潤,更因為她的臉上始終掛著孩子般的笑靨。開心,就像她身體的一部份,只要走近她的身旁就能感受到蓬勃的活力;隨著南管北管樂音飄揚,她口哼歌謠,手舞竹板,舉手投足間盡是愉悅與專注。突然間,隊伍間響起一陣爆笑,原來緞仔的褲頭有些鬆,邊扶邊舞的模樣惹得自己和大夥全都樂不可支。

這樣的笑容,這樣的活力,任誰也難將她和「艱苦」兩字聯想在一起,任誰也難想像她曾遭遇喪子、喪夫的椎心之痛。如果,緞仔的兒子現今還在世,應該也是20多歲的挺拔少年郎了吧!意外發生前,她和先生踏實地照顧著魚塭、單純而知足地拉拔著3個孩子,但命運卻跟她開了個天大的玩笑,讓她心愛的6歲幼子命喪於魚塭之中⋯⋯;意外發生後,她無法再面對魚塭,更沒有辦法再繼續住在魚塭旁的家,於是和先生帶著兩位幼女離開了魚塭,離開了那段傷心往事,輾轉來到大灣落腳。

與生俱來的樂觀讓緞仔很快從沈重的打擊中站起來,她在心裡替兒子保留了一個位置,但她更清楚自己仍是兩個女兒的媽媽。她打起精神開始和丈夫到夜市擺攤,希望靠著努力改變命運之神的捉弄。然而,命運之神終究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剛過35歲的丈夫突然糖尿病發,並被醫生宣布必須終生洗腎過日。



一個30多歲的壯年人,如何能面對離不開洗腎夢魘的下半生?可以想見,緞仔的丈夫完全無法接受突如其來的風雲變色,他們的生活也再度跌入灰暗的深淵當中,但緞仔絲毫不想讓烏雲停留,她很快地告訴自己也告訴丈夫:「我們必須要去面對,也必須讓日頭再度照進我們家。」於是,丈夫失志的時候,她伸出雙手扶持著他;丈夫病痛的時候,她站在身旁陪伴著他。在佈滿荊棘的人生路,她始終是先生最堅強且樂觀的「牽手」。

儘管如此,糖尿病患者易罹患的併發症,包括眼睛失明、截肢,還是一樣不少地降到緞仔的先生身上。為了照顧先生孩子,也為了維持生計,她選擇從事家庭代工,甚至抽空接受居家服務員訓練,她說:「唯有這樣,才能好好照顧先生,也才不會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席。」

先生從發病到往生,前前後後被病魔折騰了13年。幾千個日子裡,緞仔無怨無悔地扮演著他的手、他的腳,和他的眼,每當情緒和低潮來臨的時候,社區活動中心和關懷中心就是她喘息的所在。社群的支援,左鄰右舍的關懷,像是超強馬力的充電機,噠噠噠地將開朗與活力重新灌回緞仔的體內。她知道自己必須適時離開,才能不斷保有耐心與能量,她也適切地讓先生知道:「我必須到社區參與活動讓自己釋放,才能把你照顧得更好。」



孩子稍長後,緞仔一邊照顧先生,一邊積極參加社區活動,小從治安、健康講座、社區共餐,大到傳統車鼓陣、牛犁陣的傳承,都可見到她的投入與付出。當長年在大灣教授車鼓陣的陳學禮老師過世後,成軍已久的車鼓陣面臨解散危機,緞仔一馬當先積極號召村人重新回到廟埕、重新披起舞衣,希望讓傳統車鼓陣頭藝術的薪火繼續燃燒。

在她的號召下,78歲的白髮老阿嬤回來了、40多歲的中年媽媽也加入了。大灣車鼓陣不僅恢復當年的盛名,更成為南台灣廟會、傳統藝術活動爭相邀請演出的對象;且團員多半為7、80歲的阿嬤,幾乎每三人的年紀加起來就超過兩百歲,這群可愛的阿嬤們活到老學到老,學到老快樂到老的精神也為人所津津樂道。

緞仔不只再次凝聚了大灣的車鼓陣,同時也在大灣關懷中心擔任志工和編織班小老師。別人以為她長年照顧病人,必然再無心力去協助他人,但她卻樂於用自己的開朗和居家服務專業去幫助更多老人和弱勢。她說:「其實,關懷老人的另一個目的是,希望讓一些長期照顧老人的人也能有喘口氣的機會,並且知道有人願意當他們的後盾。」是怎樣的意志力,讓一個照顧病人10多年的女子願意在又累又忙的日子裡抽空去關懷他人,是熾熱的善心嗎?緞仔搖搖頭:「我在做的,只是將心比心!」



不知是不是長年從事家庭代工的關係,緞仔擁有一雙可以讓廢物變寶物的巧手。摃龜的統一發票可以變成紙「旺來」、紙箱捆繩可以編成具有名牌風味的手提包、阿公阿嬤玩的四色牌可以折出一套迷你家具,究竟是從哪兒學來的技巧呢?她開懷地笑說:「若是有機會,我什麼都想學;若是有心學,什麼都不是困難!」

如今,先生走了,緞仔投入關懷中心和社區的時間更長更多,帶給村里的笑容和熱情也更深更濃。每一天只要她走進關懷中心,其他志工、村人便此起彼落地喚她:「緞仔,那個籃子怎麼編的?」「緞仔,昨天老師教的那首歌怎麼跳呢?」而她也總是笑容滿面地與大家分享從書上、從網路上看來的最新「秘笈」。

牛犁歌的音樂再度響起,一位負責炒熱氣氛的古錐老阿嬤挑著水桶在陣頭當中遊走,並不斷逗弄著其他舞者;阿嬤來到緞仔面前,緞仔立刻不甘示弱,用最逗趣的舞姿回應,頓時笑聲再起,廟埕也洋溢著農村節慶的歡樂氣氛。

這樣的緞仔,就像一個向陽的開心果,也像是一株壓不倒小草,大雨來,彎著背讓雨澆,雨停了,抬起頭站直腳⋯⋯




文字:謝祝芬
攝影:張大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