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gisan」說,
Sandy想看可愛的台灣人? 有! 好康的報你知----明天晚上十點鐘,53頻道公共電視會播出一個紀錄片,叫「無米樂」,記錄的是一群住在台南後壁鄉菁寮、墨林一帶的末代稻農的故事。
純記錄,沒有導引,沒有八股。是兩個年輕人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跟著他們也跟著稻米成長所累積出來的作品。
你(以及有興趣的大家)絕對可以在裡頭看到最可愛的台灣人形象。
這部片除了可以讓你輕鬆地知道我們所吃的米是怎樣種出來的之外,你還可以趁機學到最道地的台語,看到上一輩的夫妻之間如何相處,還有,毫無困難地從這些老農口中有憑有據的事實輕鬆地上了一課台灣農業發展史....
當然,你更可以藉此認識一群樂天知命的人。
這部紀錄片分上下兩集,真的好看。
即便到現在,我都還記得一個年紀跟我過世的父親一樣的老農從嘴裡輕易流出的生命金句:
做田....北京話就是「坐禪」。
做田人就是在賣骨頭。
做田人....眼中只有稻子的生死,不顧自己的生死。
這不是廣告。是建議。

「張大魯」說,
哈哈哈哈哈,今晚公視的無米樂上集,真是棒。
那對崑濱伯老夫婦互相在漏氣,比誰的臉皮薄,結果阿媽很小聲的說「比你的卵葩皮薄啦」。
阿媽,妳真是先知喔。
阿公和阿媽在田裏還互相嗆聲「開查某」的事,真是太有趣了。
阿媽還在廚房訐譙阿公~~畫虎卵、駛恁娘……,這就是台灣人可愛之處。
阿公家的一幅字「向天奮鬥」,讓我眼淚差點流下。
聽到道地、熟悉的台南口音在鬥嘴,更是感動。
阿公說,當初只用口哨就把阿媽從山上把下來………,阿公你太厲害了,教一下啦。
好感動的無米樂。

「ogisan」說,
有人喜歡無米樂,我很感動。
謹代表蘭權和小莊(前者是女的,後者是男的,但,不太容易分辨)謝謝你們,下週不要忘了收看。
當攝影器材這麼方便的時代,我真的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透過鏡頭去記錄屬於這地方的所有人跟事,只要真誠,必有可看之處。
請記住,在台灣的日子,年輕的你們絕對多過我們。
如果你有已經拍好的紀錄片,沒有在媒體播放過的,或者,找不到地方播放的,請跟我聯絡(信箱位址如上),有一個即將開播的節目正在等待你的作品。
片長最好不要超過三十分鐘,最短不要短於十分鐘。
如果可以用,版權屬於創作的個人,播映單位每分鐘做價五千元,至於其他相關權益另有版稅。
大魯,不好意思,又利用你的版面廣告一次。

「yuyu」說,
我看到無米樂了!
在`這裡找到"記錄觀點" 按play 就可以觀賞了
動作要快喔!聽說好像隔天就會更新了
住在國外的朋友趕快去看吧
http://www.hichannel.hinet.net/channel/media_html/1/media_16681.htm

「蝸牛」說,
感謝大魯哥提供廣告空間。
感謝 Ogisan 蔬蔬好康到相報。
感謝 yuyu 提供網址,讓我有機會為了莊稼人家辛苦但是踏實的生活哲學又哭又笑。
崑濱伯母講話的樣子跟我媽好像啊。我媽也是台南人,北門,鹽田邊長大的。
樂天知命,「向天奮鬥」,敬奉天尊,不違良心。「南部沒水準的鄉下老太婆」?問候獅子牠媽媽!
熬夜看片到早上快五到,感動到睡不著,ogisan都是你害的啦。

「野蠻女子」說,
黑爺爺是跟小桐桐一起叫,假裝自己年紀很小,
ogisan等我看完無米樂,跟你報告感想~
魯老大,你們跟黑爺爺喝酒的時候要通知喔!
我盧我娘~吵米粉帶!哈哈~野蠻名菜之一

「小二」說,
關於無米樂
看到阿伯在反省他眼睛痛的原因
想是以前賣花生土沒吹很乾淨
讓人家買去賺不到好價錢才會生這病
天啊
我看到眼眶紅
這是哪的絕種人文
現今世還存在啊
我阿爹看到彈棉被那一段
忍不住搖頭的說
那一輩的人艱苦有剩享受沒份
不過我不這麼想
他們的生活觀是這一輩年輕人難得到的
真的很讚
給無米樂拍拍手

「lynn」說,
謝謝這裡的推薦 讓我有機會看到好看的電視節目 因為最近公它視晚上八點都播我不喜喜劇害我錯失了它的其它節目(沒看就不知道有什麼節目) 還好這裡有人推薦 果真好看 我還發現一件事原來三七五減租只是好聽而已 圖利的竟是當時的國民政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到這句話 主角還說了幾次呢 終於明白國民政府從以前就很詐 到現場還不改其本性 什麼都要ㄠ 公投法 真調會等等的 真是狗改不了吃@@@

「txru」說,
心得報告:
1.那些既得利益者真該覺得羞愧.....(他們知道什麼是
羞愧嗎?)
2.以後要把飯粒舔乾淨
3.購買台灣本土農特畜牧食品
4.謝謝大魯& Ogisan
5.思鄉

「red」說,
看了無米樂
這群人真的比電視上那些人可愛多了
淳樸 認真 努力
記得鄭鴻儀曾在節目中為老農抱不平
他說:台灣有今天的成就
農民的功勞應該大過於榮民
但農民津貼卻只有區區的3000元
政府想加個1000元
就有人說是政策買票
有些榮民每個月領萬把塊的退休俸
一天到晚批評政府不照顧他們.....
聽了實在是令人唏噓....
希望有更多這樣的節目替這些老農發聲

「文字」說,
魯哥:
對不起,是我沒注意,念真杯杯有說了:
是記錄"台南後壁鄉菁寮、墨林一帶的末代稻農的故事"。
只是自己從小聽大的「涼快」也都是「秋沁」,
還不知北部人怎麼說?(有南北之分?)
會誤會口音,除了「秋沁」以外,
還有一些字,阿公阿媽的語音會上揚;
如:無米樂的「樂」,阿公說"."(輕聲)的「樂」;「吃」、「熱」的尾音上揚等。
而那是我所熟悉,奶奶常說出的嘉義鄉音,
所以才誤會,真是不好意思,誤會了。
與奶奶不同,外婆的高雄口音就沒有上述的輕聲與上揚;
依外婆的說法,那是鄉音,因為只屬於鄉下。
每每外婆這樣說,
自己都會有一絲絲的驕傲,因為我也是鄉下人。
關於無米樂,自己還忘了說:
整晚在腦裡迴盪的,都是阿公爽朗的笑聲,
自己真愛這種餘音。

「小肋骨」說,
突然愛上了大魯叔叔家的後花園,
有這麼多顆心在珍惜、體會著台灣的庄腳,真是感動!!
挖嘛系「庄腳仔啊」~~挖係「彰化仔啊」

「su」說,
「秋沁」,有可能不是南北音之別,而是老一輩的用法.
問了用法有
1.你企旁邊「秋沁」(納涼,休息)
2.或去竹腳「秋沁」("等")
3.去廟邊秋沁(聊天)
用法好像很多ㄟ.

「CSI」說,
肥皂怎麼說?
1.薩文
2.爹扣
答對了嗎?

「alex」說,
『秋沁』其實有『虧』、『刮洗』的意思啦。
例如給我去旁邊『秋沁』,麥來給哇煩ㄚ了。

「yuyu」說,
我們嘉義鄉下的肥皂講法跟CSI講的一樣
不過我們鄉裡並非每戶人家都講一樣
我家講 "薩文",鄰居講 "爹摳" 實在很好玩!
還有大家是怎麼稱呼父母親的?
我家稱爸爸: [爸仔]
媽媽: [媽仔]
很多當媳婦的稱公公叫 [豆桑]
可是我們鄰居有一戶最可愛了竟然稱 "阿依"
他們是東部搬來的^_^

「CSI」說,
我媽媽小時候叫她媽媽"依呀"!!

「su」說,
『秋沁』其實有『虧』、『刮洗』的意思
alex說的對

「123」說,
豆桑和伊呀
都是日文翻過來的
不是河洛語

「喬」說,
肥皂!怎麼說?
我覺得CSI用國語字念出台語的方法較容易ㄟ
像「秋沁」就難懂些....
況且,很多台語音用國字寫不出來,這時呢,用注音是我的方法啦~^_^
比如說---懂"ㄌㄟㄣ"掐---->腳踏車

「CSI」說,
僅就我所知, 日文爸爸的說法:
1. 歐豆桑
2. 豆桑
3. 歐亞幾
4. 七七
媽媽的說法:
1. 歐卡桑
2. 卡桑
3. 歐膚咿漏
4. 哈哈
那麼"一呀"是日文嗎?
有沒有倫知道?
「鈴兒」說,
台語的肥皂說法中的
"薩文"
是從法文來的喔

「ogisan」說,
昨天最後一班飛機從高雄回來。
從星期六等到星期天,沒有人拿魯味來「相借問」....
好啦,就讓你記在牆上啦。
「外來語」在任何語言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份。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新的產品、觀念是原先的語言中所缺乏的。
除了肥皂之外,麵包叫「PON」,其實也是日本人把這名詞從法文帶進台灣的。
記得以前廣播電台的台語廣播常把一些名詞硬轉為台語,比如把肥皂念作 Bui-Tzo,鬼聽得懂?
印象最深的語言經驗是前年在屏東七佳拍片,每天早上都會被村長的廣播吵醒。廣播用的是排灣語 ,但,我們都聽得懂,因為,外來語太多了。
舉個例子:@#$%︿*(︿...十點鐘...&(&&%*民眾活動中心......%$&︿&**︿身份證......&**&&%....檢查肛門!
這...講什麼應該大家都懂吧?
秋沁,南部人的說法是涼爽、乘涼的意思。其實,沒有刮洗別人的意思。有的話,應該是加在其他用語中使用的時候才有那種意思。
比如:你去一邊秋沁。就像國語說的:你閃一邊涼快!
還有,大魯,你喝多啦?
無米樂的播出時間是星期四晚上十點!請更正。
報告完畢。不敬禮解散!

「yoyo」說,
我問了同事 沒有人說媽媽叫伊亞
日文咿呀的意思是 討厭 不要這樣 或者 你好壞
和媽媽沒有什麽關係

「alex」說,
TO Ogisan
老實招了
其實那兩天我都沒有去高雄電影節
因為被臨時抓公差
我在高雄家扶的義工團體十週年團慶
今年我不是幹部
本來以為沒我的事
只要星期天晚上出席就好
沒想到人手不足
被抓去灌汽球佈置場地
還得彩排大合唱"手牽手"
還要飆高音唱solo
所以
那個阿囉哈魯味真的只好先記在牆上囉
歹勢啦歹勢
TO 大魯兄
你的意思是我的心地比較壞是吧
歹勢
哇嘛係台南郎啦
哇故鄉仁德啦
PS萬.
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登...
台語教學
歹勢
意思是抱歉、不好意思、賠不是的意思

「鈴兒」說,
大魯
你看吧
Ogisan都支持我的說法
"薩文"來自於savon
"胖(麵包)"來自於pain

「智惠子」說,
不好意思,潛水很久,突然插嘴,請各位見諒。
看到各位討論「咿呀」這個詞。
我才知道原來也有人知道,因為我媽媽稱呼她的媽媽,也就是我的外婆,就是稱「咿呀」。而我們稱呼阿姨,是叫「阿姨呀」。
至於為什麼?我不知道。我在日文中,也找不到這類稱呼,所以,我想不是日文來的。會不會是某種原住民語言呢?
下次再問我外婆,她的祖先從哪裡來的。

「小二」說,
伊呀 叔呀 取代爸媽的叫法
是種禁忌的原故
以前孩子怕難帶大
讓他們這樣叫
這樣孩子比較好養
聽我媽說的

「文字」說,
魯哥:
嗯,我知道台語本有各地區不同的發音(據外公的說法,好像有十八種不同的音調用語;切確數字,尚未查証),而我只是驚訝自己不知道「秋沁」也分南北~~慚愧。
至於Su所提出的那三種用法,在我印象中,「秋沁」倒是外婆常用來說「涼快」的用法,其他說法我不清楚,但還可查;而從小聽奶奶說「涼快」,也都只在「呷(卡)涼」;記憶中,少聽(或沒聽過?)奶奶說過「秋沁」。而這樣是否又有"鄉下都市"之別?!我不能說準。
關於「肥皂」,知道是外來語,只是還沒像杯杯一樣的博學,知道是從那裡出產;那麼我是否可以這樣說,因為「肥皂」本是外來語,所以傳下去的口音,也會因地域不同而口音各異?!(因為自己也有聽過「薩"梅"」的用法。)
另外,要是說到父母的稱呼,或許,我們家的稱呼可能是無二的例:
人前,我稱母親為「娘」,說是「"我娘"如何如何」,我娘稱外婆為「媽子」(外公="爸子");自己稱父親,是"假洋化"的Daddy;父親稱奶奶爺爺,倒是傳統的"阿爸、阿母",只是到了我這代,卻稱爺爺奶奶為「老爺、阿奶」~~
突然,發現自己很幸福,不知為什麼。
末,
還不忘謝謝大魯哥的見諒,與不介意這一連串台語的問題。說到台語,自己彷彿多說就能一解鄉愁似的,一開匣就如同老盤唱機,依啊依啊的回憶起那說久不久的童年語音;依啊多了,還不忘謝謝魯哥的空間分享。
感恩。

「su」說,
關於父母親的稱呼,我們家裡上一輩叫媽媽"伊呦",叫婆婆"阿咪".地方上,父母親其他叫法也都有.(阿伊呀~阿~ 叔,阿娘~豆桑~etc)
特殊的是父親過世的話,哭自己的父親為哭"父(ㄅㄟ)",
母親過世的話, 哭"娘類"
公公過世,媳婦哭自己的公公為"阿爹"
婆婆過世,媳婦哭自己的婆婆為"阿母"
所以以前的年代聽哭法,就知哭的這個人是女兒或媳婦身分了.

「yuyu」說,
我也覺得大魯的花園好迷人,每天一定要來報到.
關於爺爺,奶奶,我們家鄉一概稱 "阿公,阿媽"
至於別的鄉鎮我不太清楚?
這幾天在這裡又吸收到了很多台語文學,
沒想到我講了半輩子的台語竟然還有那麼台語用法
現在才學到,好開心啊!

「蟹兒」說,
to 小二
我大阿姨叫我外婆就是叫"姨ㄚ",叫我外公也是叫"丈ㄚ"
一直到我媽後面的舅舅阿姨才不這麼叫
經你這麼一解釋,我就了解了
謝謝你啦!

「油炸綠蕃茄」說,
ㄟ...我們中部人叫肥皂"茶箍" ㄉㄟ ㄎㄡ
"薩芠"是南部的說法吧~
我覺得南部因為是文化之都,
以前南部比較比較有發展,
所以台語比較正統說(自己的感覺啦)
像我家稱蘋果為Lingo是日本語,
台南的表哥就說"捧各"...
"秋沁"我還是第一次聽過哩~
真優雅的說法,就唸"秋沁"嗎?

「ogisan」說,
6.老人家偷空哈拉。
「姨啊」 「丈啊」並不是對爸媽的「正式」稱呼。
通常是在特殊狀態下的「權宜叫法」。所謂特殊狀態是小孩和父母的八字有相剋的時候,相命先生會建議「偏叫」。
早時,小孩一出生不久父母都會先找相命先生造一份命冊,看看造化,現在.....好像少有了。
大魯的後院快變成語言與文化的民間學院了。

「婉妹妹」說,
我講台語只在家人面前稍稍輪轉,
生人面前, 我會狂吃螺絲.... 而且是破爛到令自己很害羞, 從耳根紅到脖子, 像一隻蝦子...
有一個綠色和平廣播電台, 一般節目的口語我聽得懂, 如果是唸詩的那種文言文, 比叫我聽英文更痛苦.... 完全聽不懂一個字...
面對崇洋媚外的外省人 (原諒我, 但我真的認為很多外省人都很愛捧金毛洋人的LP.... ^_^), 我都很愛剌英文去唬他們, 但現在, 我卻發現我失去一個更重要的東西, 因為我不能夠順暢地用台灣話描述想法.... 阿公還要很可憐地聽我這口破爛台語...
我記得小時候, 阿嬤和台北回來的表弟講話, 都要很勉強地用北京話溝通, 那時候我都有點不平衡這項差別待遇, 現在我卻發現, 這是一件很嚴重的損失...
爸媽甚至會用客家話講密祕, 因為我們小孩子聽不懂那個母語... 這真是很汗顏的...
我們失去的真不少.... 以前去男友家, 聽他的媽媽珠連炮似地一直用台語同我聊天, 我真是要招架不住哪!! 別說有些用辭我不知道, 還要去熟悉中部的腔調, 還要把我回答的話翻譯成台語.... 真是令我忙得不可開交....
感覺自己真遜....

「北極可樂熊」說,
好久沒留言了 不曉得大魯兄還記得我嗎
因為看到su的留言,讓我很想講一下
我媽媽也是叫我外婆『伊呦』
她一直很想知道是不是台灣其它地方也有人這樣叫呢
現在知道了,真高興
ps:外婆是南投人,還有哪裡會叫『伊呦』呢?

「石頭Ym」說,
舉一個特殊例子:
石頭ㄚm叫自己的阿母叫"阿珠"!起因是父母開百貨行忙做生意'小時候都是阿嬷帶我们長大'我們跟父母分開住'只有用餐時爸媽分開時段會回來吃飯'每當阿嬤做完飯就會叫我们兄妹其中一人去店裡"叫恁阿珠ㄚ'轉來吃飯!"我媽媽的名字叫"金珠"所以我们就跟著阿嬤叫"阿珠ㄚ!"這樣一叫叫了14年直到阿嬤過世才改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大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